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跻身2‰!全球6823家药企,中国生物制药管线规模排行第15位

发布时间:2025-05-09

近日,国际知名咨询机构Citeline发布《2025年医药研发年度回顾》,并从全球6823家制药公司中评选出全球TOP25管线规模的企业。中国生物制药(1177.HK)研发管线规模排行中国第2位、全球第15位,管线规模较上年提升21%

 

 

报告显示,中国的新药研发再次领衔全球,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管线贡献量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中国生物制药以125个在研项目位列全球药企第15位、中国药企第2位。其中,自研项目104个,外部引进项目21个,自研管线规模已超越艾伯维、武田等跨国制药巨头,为中国医药的蓬勃发展贡献巨大力量。

 

中国生物制药2024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公司已上市创新产品数量达到17个,2025年将增至22个,预计2027年突破30大关,形成每年约5个创新药获批的稳定产出节奏。每年都有创新产品上市的稳定性信息,代表了中国头部药企进入创新成果的集中收获期。这种创新实力的跃升在财务数据中也得到充分展现,2024年公司营收超288亿元人民币,创新药收入首破百亿达到12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攀升至41.8%。

 

另外,中国生物制药创新性研发成果将在2025年ASCO大会上集中爆发,再次证明了“中国创新”完全有能力变为“世界创新”。公司将在此次大会上披露40多项临床研究数据,其中包括12项口头报告(oral),创下中国药企口头报告最高纪录。

 

科研成果集中展示的背后,是企业长期主义研发策略的“成果验收”。比如,安罗替尼自上市以来,通过联用等策略不断扩展适用边界。此次ASCO大会将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公布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派安普利单抗等9项临床研究数据。通过1+1>2的协同策略,中国生物制药创新药将覆盖更多复杂病情、造福更多患者群体。

 

从早期靶点发现到临床试验不断推进,管线的持续供给不仅能稳定投资者的预期,也为企业争夺全球市场份额、提升估值创造坚实的支撑。拥有更厚实、更优质的研发管线,就意味着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掌握了更大的主动权。中国生物制药将通过“自研+BD”双轮驱动,不断壮大创新产品矩阵,为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夯实根基。

 

声明:

1.新闻稿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非广告用途。

2.本公司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

3.本新闻稿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若您想了解具体疾病诊疗信息,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