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新药来袭!中国生物制药破解肺癌/血液瘤关键靶点多重耐药研究亮相2025 AACR

发布时间:2025-04-27

肿瘤治疗耐药是指患者对于一种或多种抗肿瘤药物失去敏感性,导致药物抗肿瘤效果减弱,深入探索耐药机制并开发新的治疗方案,是守护患者生命的“必答题”。近日,中国生物制药(1177.HK)聚焦克服肿瘤治疗领域关键靶点的多重耐药突变,在第116届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披露了2款在研创新药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分别为下属企业正大天晴开发的四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TQB3002、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靶向降解剂TQB3019。

 

 

1.研究背景及结论

 

EGFR-TKI已成为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重要靶向治疗手段,但EGFR-TKI耐药是难以避免的临床难题,如由第一代EGFR-TKI耐药产生的T790M突变,以及接受第三代EGFR-TKI治疗后产生的新型C797S耐药突变,耐药问题的出现不断促进新一代EGFR-TKIs的设计与开发。

 

TQB3002是一款全新大环类结构的小分子四代EGFR-TKI。临床前研究[1]显示,TQB3002具有抑制EGFR单突变(如L858R)、双突变(如L858R/T790M)及三突变(如L858R/T790M/C797S)的潜力,对三代EGFR-TKI耐药的C797S突变效果更优。TQB3002在临床前研究中还表现出良好的药代动力学(PK)特性、较低的药物相互作用(DDI)风险和较低的体外心脏毒性,且无明显安全担忧,具有较高的临床开发价值。

 

TQB3002已于2024年相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和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临床试验许可,目前正在中国开展Ⅰ期临床试验。

 

2.关键数据及结果

 

·激酶活性和选择性:TQB3002对EGFR单/双突变激酶的IC50(半数抑制浓度)为0.034-0.12nM,优于奥希替尼;对奥希替尼耐药的C797S突变激酶的IC50为0.039-0.093nM,展现出针对耐药突变的强效抑制。

 

·抗细胞增殖活性:在EGFR三突变细胞系中,TQB3002具有较强抑制活性,IC50<0.5nM;在EGFR单/双突变细胞系中,TQB3002的表现优于或相当于奥希替尼。

 

·体内抗肿瘤活性:在EGFR单/双/三突变的动物模型中,TQB3002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生长,且具有良好耐受性;在EGFR三突变PDX(人源肿瘤异种移植)模型中,TQB3002可在剂量≥7.5 mg/kg实现肿瘤退缩;在三突变裸鼠体内单剂量口服10mg/kg后,可抑制肿瘤组织内p-EGFR和p-ERK水平,作用持续至少10小时。

 

 

1.研究背景及结论

 

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的小分子抑制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血液瘤。但是BTK的多种突变,如BTK C481S、BTK L528W会导致已上市的共价和非共价抑制剂出现耐药。BTK蛋白降解剂作为新一代BTK靶向疗法,有望解决BTK上市药物的耐药问题。

 

TQB3019是基于正大天晴蛋白降解剂技术平台(OAPD®)开发的一种强效、高选择性的口服BTK降解剂。临床前研究[2]显示,TQB3019对多种耐药突变(包括共价抑制剂的耐药突变C481X及非共价抑制剂的耐药突变T474I、L528W等)展现出广谱抑制活性,具有解决BTK抑制剂获得性耐药问题的潜力。

 

TQB3019已于2025年4月获得中国IND批准,即将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

 

2.关键数据及结果

 

·降解活性:TQB3019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细胞系OCI-LY10和TMD-8中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诱导BTK蛋白降解,与处于临床研究的BTK降解剂NX-5948的降解活性相当,优于NX-2127。

 

·激酶抑制活性与选择性:TQB3019优于其它BTK靶向抑制剂和降解剂。

 

·对BTK耐药突变细胞系的增殖抑制活性:在携带野生型BTK和临床耐药相关突变(C481S/F、T474I、L528W、V416L)的各细胞系,TQB3019均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活性,优于其它的小分子抑制剂和蛋白质降解剂,具有克服已上市的共价/非共价抑制剂由于BTK突变导致获得性耐药的潜力。

 

·体内抗肿瘤活性:在BTK野生型TMD-8异种移植瘤模型中,TQB3019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肿瘤生长,30mg/kg剂量下出现肿瘤消退。各剂量组小鼠耐受良好未出现体重显著下降。

 

·成药性和体外安全性:TQB3019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体外安全性。

 

·蛋白质降解选择性:TQB3019对BTK具有高度的降解选择性,对具有潜在安全性风险的CRBN底物(GSPT1、IKZF1/3)均无明显降解作用。

 

参考文献:

[1] Xun Chen, Lihua He, Xin Tian, Fei Liu, Hongjiang Xu, Ling Yang, Wei Zhao, Xiquan Zhanget al. TQB3002:a potent fourth-generation small molecule EGFR-TKI.2025 AACR.

[2] Jing Ren, Jinan Wang, Sheng Xu, Jin Liu, Ying Zhang, Xiaojin Wang, Baomin Liu, Wei Shi, Hongjiang Xu, Ling Yang, Wei Zhao, Xiquan Zhang,et al. Preclinical Development of TQB3019: A Potent and Selective Oral BTK Degrader Leveraging the OAPD® Platform to Overcome Acquired Resistance Mutations.2025 AACR.

 

声明:

1.新闻稿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非广告用途。

2.本公司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

3.本新闻稿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若您想了解具体疾病诊疗信息,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中包含若干前瞻性陈述,包括有关【TQB3019、TQB3002】的临床开发计划、临床获益与优势的预期、商业化展望、患者临床获益可能性,以及潜在商业机会等声明。“预期”、“相信”、“继续”、“可能”、“估计”、“期望”、“有望”、“打算”、“计划”、“潜在”、“预测”、“预计”、“应该”、“将”、“拟”、“会”和类似表达旨在识别前瞻性陈述,但并非所有前瞻性陈述都包含这些识别词。这些前瞻性陈述为公司基于当前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所做的预测或期望,可能因受到政策、研发、市场及监管等不确定因素或风险的影响,而导致实际结果与前瞻性陈述有重大差异。请现有或潜在的投资者审慎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不可完全依赖本新闻稿中的前瞻性陈述,该等陈述包含信息仅及于本新闻稿发布当日。除非法律要求,本公司无义务因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而对本新闻稿中任何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修改。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