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软雾三联吸入剂TQC3302获批临床 有望重塑COPD治疗格局
发布时间:2025-08-05
近日,中国生物制药(1177.HK)下属企业正大天晴自主研发的2.3类改良型新药TQC3302吸入喷雾剂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临床试验批准,拟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维持治疗。TQC3302是依托公司自研软雾吸入技术平台开发的ICS(吸入性糖皮质激素)/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三联复方制剂。目前,全球尚无ICS/LAMA/LABA三联复方软雾吸入制剂获批上市。
COPD作为全球第三大致死病因,在我国患者人数已突破1.5亿。2022年,我国慢阻肺药物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国际国内多项指南与临床研究[1-4]指出,对使用LAMA/LABA复方制剂后仍频繁出现急性加重的COPD患者,联用ICS可更好控制症状并降低急性发作风险。而在过去十年,COPD市场主要由LABA、LAMA和ICS的单方或复方制剂主导。TQC3302的研发正是锚定这一市场空白,通过创新剂型实现高效药物递送。
TQC3302临床前研究显示,通过系统性的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评估,在GLP条件下的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呼吸道刺激性及全身过敏反应,证实了三联组方的安全性特征。在全球COPD吸入制剂市场,目前最常见的吸入药物递送装置包括压力定量吸入装置(MDI)、干粉吸入装置(DPI)和软雾吸入装置(SMI)。软雾吸入剂是新一代吸入剂型,利用机械动力以缓慢的细雾形式向患者递送药物,获《稳定期慢性气道疾病吸入装置规范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等广泛认可,被认为具有雾化效率高、使用简便、降低使用错误率、提高患者依从性及疾病控制的潜在优势。TQC3302依托公司自主研发的软雾吸入技术平台开发。
目前,公司正在积极推进TQC3302的临床研发进程,未来将围绕产品疗效与安全性展开系统验证,有望为满足COPD阶梯化治疗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聚焦COPD的靶向治疗领域,公司还有多款在研产品。其中,吸入用TQC3721混悬液(PDE3/4抑制剂)全球范围内研发进度第二,正在开展Ⅲ期临床研究;TQC2731(TSLP单抗)用于哮喘、COPD和特应性皮炎等适应症正在同步开发,多项临床进展处于第一梯队;TQC3927(LABA/LAMA双支扩剂)、TQC2938(ST2单抗)等共同构成多维产品矩阵,展现公司在呼吸疾病领域的战略纵深。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8年).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8,17(11):856-870.
[2]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 [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4,23(6):578-602.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专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 年修订版).国际呼吸杂志,2023,43(2):132-149.
[4] Global Strategy for Prevention,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PD:2025[EB/OL].
声明:
1.新闻稿旨在促进医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阅,非广告用途。
2.本公司不对任何药品和/或适应症作推荐。
3.本新闻稿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若您想了解具体疾病诊疗信息,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前瞻性声明:
本新闻稿中包含若干前瞻性陈述,包括有关【TQC3302】的临床开发计划、临床获益与优势的预期、商业化展望、患者临床获益可能性,以及潜在商业机会等声明。“预期”、“相信”、“继续”、“可能”、“估计”、“期望”、“有望”、“打算”、“计划”、“潜在”、“预测”、“预计”、“应该”、“将”、“拟”、“会”和类似表达旨在识别前瞻性陈述,但并非所有前瞻性陈述都包含这些识别词。这些前瞻性陈述为公司基于当前所掌握的数据和信息所做的预测或期望,可能因受到政策、研发、市场及监管等不确定因素或风险的影响,而导致实际结果与前瞻性陈述有重大差异。请现有或潜在的投资者审慎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不可完全依赖本新闻稿中的前瞻性陈述,该等陈述包含信息仅及于本新闻稿发布当日。除非法律要求,本公司无义务因新信息、未来事件或其他情况而对本新闻稿中任何前瞻性陈述进行更新或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