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应邀出席中国医学发展大会 谢承润:用AI助力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打造亚太多中心临床联盟
发布时间:2025-04-21
4月19日至20日,“以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发展”为主题的2025年中国医学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邀请医学卫生健康及相关领域专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医学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共话人工智能新生态、共议智慧医疗新动能、共商医学范式新纪元。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全国政协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王江平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数学家丘成桐等出席开幕式。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应邀出席大会。中国生物制药首席执行长、正大天晴董事长、泰德制药董事长谢承润出席大会,并在4月19日下午的分论坛上作主题发言。
王辰:要分阶段推进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
在4月19日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向各位来宾致欢迎辞。他指出,人工智能是典型的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刻改变医学研究的范式与行业生态。医疗卫生关乎生命与健康这一人类终极福祉,必须发挥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在医学界,谁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谁能够“春江水暖鸭先知”般地最先感受并适应人工智能生态,谁就能更好地承担起照护人民健康这一重大责任。他提出,要分阶段推进人工智能与医学融合,短期是学习探索阶段,重点是要构建学习与教育体系,明确人工智能在医学中的定位与应用逻辑,开展场景化试点;中期是深化应用阶段,通过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与医疗全场景融合,扩大应用范围;长期是生态构建与国际参与阶段,形成人工智能赋能的医学新生态,覆盖科研、临床、管理全链条,构建新生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希望全体与会专家,集智集识,共同思考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破局之法、发展之道。
本次大会精心设计了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政策及发展规划建议,人工智能算法、算力等技术发展现状,人工智能与医学领域结合的实践与探索,医学人工智能的监管与治理等报告内容。
谢承润:搭建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亚太多中心临床试验联盟
在4月19日下午的临床医学分论坛上,谢承润以《用AI助力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 助力打造由中国主导的亚太多中心临床联盟》为题作主旨发言。他表示,不论是临床治疗还是制药领域,都面临着来自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与重构。中国生物制药作为国内大型龙头药企,不仅与华为、阿里、晶泰科技、英矽智能、医联等众多AI科技企业达成了合作,自身也在AI辅助药物发现、研发智能体构建、智能生产、智能辅助临床审核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谢承润表示,在临床领域,AI技术在对患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方面,将有更大的作为。比如可以通过打造主管医生的AI智能体,实现在诊后对患者持续的、陪伴式的、全病程的跟踪服务,指导患者更科学、合理地用药,更好地维护患者健康。
他认为,我国已经有超过3亿的慢性病患者,一些癌症也在逐渐慢病化。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一现象还在加剧。很多患者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导致自行停药,或者不能持续、科学地用药。过去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管医生无法对院外患者做到特别细致的随访,而未来通过AI智能体,即使患者人在外地,主管医生也可以持续指导患者,实现更低的中途弃疗率、更少的紧急住院,让整个治疗过程更顺利、疗效更好。
而通过AI技术将医院的挂号、检查、诊断等全过程结合在一起,不仅能大幅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也可以帮助医院和医生提升对患者的服务能力,更好地造福患者健康。他表示,作为药企,非常愿意能够成为技术端到医疗机构、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重要桥梁。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以大数据为基石,但是目前数据壁垒依然大范围存在,“数据孤岛”的问题依然突出。谢承润建议,应以AI技术的突破为契机,由中国主导,去搭建一个标准统一、数据共享的亚太多中心临床试验联盟,探索以AI驱动提升临床研发效率。
这个联盟可以以中国的50家领先医院为基础,充分吸引亚太地区、尤其是 “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药企和医疗机构共同参与,一方面提升中国创新药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将更多国际先进药物更快更高效地带到亚太市场。他表示,中国生物制药背靠正大集团,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日本等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愿意去担起这样的责任,帮助中国和其他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在4月19日的药学分论坛上,正大天晴研究院张旭松博士向与会专家分享了正大天晴AI+数字化药物研发体系的实践与展望。4月20日上午,大会还发布了《中国2024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展示我国医学科技研究的成绩与成就。
声明:
本文的著作权由原作者或本公司享有,未经授权,不得以转载、复制、摄制、改编、汇编等方式使用。文中出现的人物肖像,其肖像权归本人所有,未经授权,禁止使用。